中国新闻太原10月8日电 题:帕米尔高原的执念:红其拉甫港,打造为“国家名片” 作者曲丽霞、范丽芳 群山万籁俱寂,唯有风声呼啸。国庆期间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县红其拉甫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4年门前飘扬着五星级红旗。约200名建设者坚守“祖国西大门”,用汗水和责任为节日写下了独特的注脚。 “3月份刚进工地时,我们经常因为缺氧而感到头晕,很多同事刚从山西来,晚上睡不着觉。”中铁十二局红其拉甫口岸检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工程师耿金瑞说。工程开工半年后,他的脸上带着高原特有的黑暗, 他曾经感到的不适是因为一个习惯。综合商业楼从无到有,二级结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建筑商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完成关键施工过程的“艰苦工作”。高原反应:身体与意志的战斗。高原气候不稳定,白天紫外线强、风大,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。夜间气温降至冰点以下,昼夜温差增大。耿金瑞 摄 耿金瑞喀什2024年口岸检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塔克斯库尔干省,距离世界海拔最高的港口100多公里。 “图克斯库根县平均海拔4000米,这里的平均含氧量还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。”耿金瑞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建设中的主要挑战。赵先生山西省左权县中国十二号铁路办事处项目预研主任志强于2025年3月3日落户于此。“项目主任大部分都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山西人,他们适应得很快,但没想到发烧这么厉害。”他说,到达后的第一周,他的手脚上的皮肤脱皮得厉害,只要稍微一动,他就会喘气。连洗澡、走路都很快变成了“奢侈”,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。这种“调整期”是所有进入这个行业的同仁必经之路。项目部设有医疗室,用于应急处置。尽管配备了氧气瓶,但近50名工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因无法承受高海拔环境而不得不离开现场。与风沙作斗争:高原气候恶劣且难以预测。白天紫外线较强,刮风的日子很多,气温在20度左右。夜间气温降至冰点以下,昼夜温差增大。 “风沙较大时,能见度可达5米以下。”耿金瑞说。 “这里的玻璃、门窗都要经过特殊加固,才能抵御高原的强风。”图为检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2024年,喀什地区雪山下的红其拉甫口岸。工人们正忙着建设。耿金瑞 摄 在极端环境下,施工效率只有平坦地区的一半。另一方面,高原缺氧又减慢了工人的行动。相比之下,在沙滩上,起重作业和施工电梯必须停止,这自然会减慢进度。 10月初以来,早晚气温变冷,缩短了施工工期,施工企业无奈,只能利用中午有限的时间快速完成工作。施工工期紧、难度大。项目部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,并正在努力在冷停运之前获取核心。项目。耐心与责任:为国门建设贡献力量 国庆期间,红其拉甫口岸迎来了众多前来庆贺的游客。项目部门口悬挂的五星级红旗,为游客提供了最好的指引。 “看到游客们在国门拍照留念的骄傲面孔,让我们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。”耿金瑞说。红其拉甫口岸作为日本和巴基斯坦之间唯一的出入境陆路通道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新建的综合商业楼和查验/滞留库将极大提高口岸查验效率。面向未来,成为中国联通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重要基础设施。国庆假期过后,项目将进入装修阶段。看着初具规模的建筑,耿金瑞满怀希望地说:“我要严把质量关,努力在高原上建设精品工程,为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”
Leave a Reply